组合的定期维护--再平衡

本文内容根据张潇雨老师的个人投资课程整理而成。

经过前面介绍的一系列资产配置方法,我们就可以构建自己的投资组合。你的组合里可能有股票、债券、黄金、房地产信托基金等等。如果你能够接受收益高、波动大,股票就多配置一点;保守和稳健一些,股票就少放一点,其他资产弄得分散一些,原理就是这么简单。

但是组合构建完成后就一劳永逸了吗?当然不是。市场的波动会打乱你的配置计划。

比如一开始你配置的是股票、债券、黄金、现金各占25%,也就是我们之前介绍过的永久组合。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涨跌,整体组合比例变成了股票35%,债30%,黄金10%,现金25%,为了保证投资组合仍然符合永久组合的资产比例,你肯定不能坐视不管。那怎么解决呢?

这个时候,你就可以通过卖出10%的股票,卖出5%的债券,买入15%的黄金,把它恢复成组合最开始设定的状态,就可以了。这个过程就叫做再平衡。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们可以想象一种极端情况:由于股票长期收益是最高的,所以涨得也最多,有可能经过一段非常长的时间,你的整个组合95%以上的配置都变成股票了。这个时候,你持有的早就不是一开始你根据自己的状况设定的那个资产配置方案了,而变成了一个几乎全是股票的波动很大的方案。这显然是和你的投资目标违背的。

所以,在市场剧烈波动的时候,不论是大涨还是大跌,你都应该根据自己之前设定好的方案,去检查一下自己是不是应该去做再平衡这个动作。

具体到实际操作中,应该什么时候做这个再平衡?多久做一次合适?有没有公认的最佳方法?

总体来说,再平衡有两个变量需要考虑——幅度与时间。

幅度,说的是一个资产,经过变化之后和你一开始分配的比例偏离的量有多大,比如一开始你设定的是50%股票50%债券,后来变成60%和40%了,那么偏离程度就是10%;而时间,说的是你大概多长时间、什么频率来维护一次自己的投资组合。换句话说,我们不可能天天盯着市场再平衡,但也不能十年、二十年什么都不管。

那么,什么频率和幅度是比较合适的呢?

本着一贯的科学精神,我又查阅了一系列论文,发现先锋领航研究院(Vanguard Research)早就写过一系列研究报告,其中最简洁有用的一篇,名字就叫作《组合再平衡的最佳实践》。

在这篇论文里,根据时间和幅度这两个变量,先锋领航进行了一系列测算。

第一种测算方式,是固定按照某个时间频率来再平衡,比如每月、每季度或者每年; 第二种情况是,固定按照某种偏离幅度来再平衡,比如某一类资产偏离1%、5%、10%之后; 最后一种情况,是把前两个情况结合起来——时间和幅度偏离程度都到达预设标准的时候,再进行再平衡。 比如你设定的是,每年一次,偏离度5%——那么如果一年到了,但是资产比例偏离只有4%,那么就不用再平衡。

先锋领航通过对长时间的历史数据进行检验和回测,同时对未来可能的数据进行了预测与模拟,得出了一个核心的结论:

这几个方法之间的差距是很微小的。从长期来看,没有哪种再平衡方案是最佳的,你选择一种自己习惯的就好。 关键是,它们都比完全不做再平衡好。这里指的是夏普比率更高,就是我们说的单位波动获得的收益变高了,但每个方法之间的差距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实践中,通常会结合时间和幅度来做再平衡,比如每半年一次,偏离度5%以上就进行再平衡,这个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设定,但是不要频繁改变这个规则。在时间上不要太频繁,毕竟交易是需要成本的。长期下来,坚持再平衡,也能为组合带来一定的超额收益。